泗縣:“行走的非遺”闖新路-新華網

    新華網 > 安徽 > 正文
    2023 07/18 12:13:02
    來源:泗縣縣委宣傳部

    泗縣:“行走的非遺”闖新路

    字體:

      一雙小小的布鞋,也能走出“國門”?,F如今,在泗縣,藥物布鞋的“腳步”越走越遠,已經成為泗縣一張亮眼的名片。

      泗縣藥物布鞋是安徽省非遺技藝項目,隨著時代的變遷,本著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,近年來,泗縣先后引進和涌現一批現代制鞋企業,讓“行走的非遺”暢銷全國,部分產品還出口到多個國家。

      提起泗縣藥物的“前世今生”,80歲的非遺傳承人孫成儒介紹,作為產棉大縣,泗縣有著悠久的做布鞋、穿布鞋的傳統習俗,很多制鞋作坊還嘗試在鞋墊中添加中草藥,起到預防腳部疾病、保健養生的作用。八十年代,作為原泗縣制鞋總廠負責人,孫成儒在縣老中醫的幫助下,嘗試生產藥物布鞋。為了讓藥物布鞋新產品能夠得到專家認可,他邀請省內外13位權威皮膚科專家,對中藥配方進行研發、改進。按照新配方生產出來的藥物布鞋,經安徽省立醫院、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醫院臨床驗證,治療腳氣有效率達到93.6%以上,除臭率為100%。

      1985年,泗縣藥物布鞋被認證為全國輕工優秀新產品,并獲得科技進步三等獎、安徽省星火科技二等獎、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獎。2010年7月,泗縣藥物布鞋制作技藝入選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
      據了解,省級專家提供的中草藥配方共計17種,主要功能是清熱、燥濕、殺菌、止癢。將配好的中草藥一層一層散布在鞋底里面,再經過納底、上鞋、裝楦、復底、壓膜等60多道工序,一雙藥物布鞋才算全部制作完成。而在制鞋眾多工藝中,尤其是“千層底”制作最為“吃功”。

      接過父親手中的手藝,孫成儒的兒子孫標也成為了省級非遺傳承人。隨著市場的需求的不斷提升,父子二人決定把制作“千層底”的“納鞋底”工序分交給鄉村留守人員制作,并嘗試通過線下和線上兩種辦法銷售泗縣藥物布鞋。如今大街小巷的鞋店里,各類鞋子琳瑯滿目、款式各異,但是總有不少人喜愛穿這種既傳統又舒適的藥物布鞋。(董立厚 劉文化)

      

    【糾錯】 【責任編輯:劉曉君】
  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